INDUSTRY
INFORMATION

视频制作交互设计的三个原则

阅读次数 [1901] 发布时间 :2017-11-08

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读图时代正在悄然向视频时代过渡。对于视频的需求推动了视频制作类APP的发展。制作视频的交互设计是影响用户体验关键因素,而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,交互设计也可以说决定了一个APP生死存亡。本文通过分析各类视频制作APP的交互设计,总结了三个视频制作的交互模式。提出了视频制作交互设计的三个原则,对视频制作类APP的交互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 

  一、课题研究背景   

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逐渐从读图过渡到看视频。视频能创造出更好的沉浸感(增加了时间的维度,集成了视觉与听觉),因此能创造出更好的沉浸感,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。但是,制作视频相对于拍摄图片有着更高的技术门槛,所以制作视频在以往都是由专业人士来完成的。视频制作知识的匮乏与大量视频需求之间的矛盾,导致了各类视频制作类APP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种应用市场涌现。   但是,制作视频需要制作者具有良好的编排、设计、审美等素质。市场上的视频制作类APP都提出了自己的交互设计解决方案。在研究了很多主流产品之后就会发现:制作视频的过程相对复杂,在管理这些复杂,化繁为简、化难为易的过程中交互设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所以,对视频制作类APP的交互设计进行研究,并提出一套相应的设计原则是十分必要的。   二、市场上视频制作类APP的交互设计分析《交互设计沉思录》的作者Jon Kolkp认为,所谓的交互设计,就是在人与产品、服务或系统之间创建一系列对话。如果借用这个比喻,这种对话不应该是上级对下级的那种下达命令似的对话;也不应该是陌生人之间含糊其辞的对话;应该是两个合作密切的工作搭档之间的对话;这种对话应该是准确、高效、有默契的。对于制作视频的交互来说,这种类似于工作搭档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重要。由于制作视频是一种很复杂的任务,不同于在信息型APP上浏览信息,制作视频需要复杂的流程,以及过程中人和计算机之间亲密的合作。如果是在传统的台式电脑上制作视频,由于屏幕大、工作地点固定,制作视频相对简单。但是在移动设备上制作视频,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,用户使用场景的多样性等因素,使得制作视频的交互设计更加具有挑战性。根据交互流程的不同,可以将市场上的视频制作类APP分为以下三种:   

(一)现场拍摄素材,再添加效果   

这种制作视频的交互最为简单,用户的学习成本也最低。例如用户数量过亿的美拍,制作视频只需以下两步,即拍摄素材或者导入素材,然后选择效果即可。   

这类制作视频的交互模式更注重视频内容而非在视频上添加效果,所以使用这种交互的APP会打造一个视频社交平台,吸引大量的视频内容创造者和普通视频观看者。但是,这种交互流程制作的视频也有自己的先天不足,那就是制作出来的视频会给人粗制滥造的感觉。   

(二)选择模板,再填素材   

这类制作视频的交互也比较简单,但是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编排知识和审美水平,才能制作出高水准的视频。这种交互模式需要用户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模板,然后再将自己的素材填进去,最后再生成视频。  

使用这种交互模式的APP的典型代表是iMovie的“创建预告片”功能。编辑故事板的时候,用户要根据提示选择出适合某个镜头的素材,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难度。很难想象在这样的过程中会流失多少不耐心的用户。   

(三)在时间轴上自由创作   

时间轴是各类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都具备的一个编辑工具。用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视频、图片、音频等素材的出场顺序和持续时长等。这种交互模式很适合视频制作的操作,用户可以灵活自由地编排自己的素材,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。   

使用时间轴的APP代表有Videorama。它将时间轴工具很好地安排进了视频编辑页面。而且它提供了在线素材供用户使用(图3)。具有时间轴的编辑操作流程是最为复杂的,因此学习成本也最高。从Videorama的界面就可以看出,各种按钮看起来非常复杂的,如果是初次接触视频制作的用户很可能被吓退。   

以上三种交互模式之所以不同,与APP自身的市场定位有关。例如美拍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视频社交平台,目标人群是普通的小白用户;imovie和Videorama则定位为一个视频制作工具,目标人群是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视频爱好者或专业人士。